设置字体大小:【大 中 小】 【打印】 【页面调色板 】 发布时间:2017-09-15
黑木耳口感细腻清脆,滑嫩可口,味道鲜美,营养丰富,不但蛋白质丰富,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。黑木耳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,具有滋润强壮,清肺益气,镇静止痛,清涤胃肠等功效,它所含的多糖体也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,是优良保健食品。
1 确定栽培季节
春栽黑木耳一般在10月上旬到元旦生产原种,11月末或12月初开始生产栽培袋,至第二年的3月中旬结束。晚熟品种春节前生产结束,早熟品种春节后生产(即2月),3月中旬结束。无论晚熟、早熟品种,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打孔催芽.5月末至6月初进行大田管理工作,6月末采收结束。
2 菌种的选择与制备
在北方春季生产,为充分利用培养室、降低生产成本,最好进行早、中、晚品种搭配,可在不同的时间生产而相同时间下地、出耳。选用抗逆性强高产优质黑木耳品种,如长白7号、长白10号、黑916、新科、黑958、黑丰1号、黑29、黑931等。长白7号、黑916、黑29等为中、晚熟品种,在代料栽培过程中,长满菌袋后应后熟1~2月,达到有效积温后,才可进行开袋催耳。
3 制备菌袋
3.1 常用的配方
(1)木屑(阔叶树)78%,麸皮(或米糠)20%,石膏粉1%,蔗糖1%。
(2)木屑42.5%,玉米芯43%,麸皮10%,玉米面2%,豆粉1%,糖1%,石膏0.5%。
(3)木屑45%,棉籽壳45%,麸皮(或米糠)7%,蔗糖1%,石膏粉1%,尿素0.5%,过磷酸钙0.5%。
(4)木屑29%,棉籽壳29%,玉米芯29%,麸皮10%,蔗糖1%,石膏粉1%,尿素0.5%,过磷酸钙0.5%。
3.2 拌料
先将石膏和麸皮、玉米面拌均匀,再加到锯末中搅拌均匀,料水比1∶1.2~1.4,加好水后待用。
3.3 制备料袋
采用17cm×33cm×0.04cm或16.5cm×35㎝×0.04cm聚丙烯折角袋,袋最好薄一些,能保证料与袋不分离,减轻"脱壁"现象。菌袋中间插入塑料棒一同灭菌。
3.4 接种
待料温降到30℃以下时接种,按常规无菌操作进行。
3.5 发菌管理
将发菌室温度升高到30℃左右保持24h,用0.2%的多菌灵液喷湿室内的墙壁和菌架,再用15g/m3硫黄熏蒸消毒。接种后应立刻将菌袋搬到培养室的多层架上,料袋口朝上。每平方米可摆22~35袋。
培养室温度要先高后低。菌丝萌发时,温度在28℃为宜。5~7d后封面前,温度降至25℃,快速生长期(长满1/3袋时),温度降到21℃。由于袋内培养料温度往往高于室温2~3℃,所以培养室的温度不宜超过25℃,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%~65%,原则是"宁干勿湿"。培养室应保持黑暗,以免菌袋尚未发透时,便过早地形成木耳原基。前期封面前每天中午通风1次,快速生长期,每天早、中、晚通风,每次1h左右,促进菌丝生长。发菌期间,不宜多翻动。要及时检查,污染料袋及时进行隔离或清除处理。
每隔7~10d要进行一次空间消毒,可在培养室内喷洒0.2%多菌灵,以降低杂菌密度,同时,四周撒一些石灰,以减少真菌繁殖的机会。一般35~40d菌丝可长满全袋,此时,进入后熟管理期,即使其进行继续发菌,以最大程度的继续分解基料营养、增加生物量,储备出耳能量,以达到一旦进入出耳管理,即可形成爆发出耳的生产效果,约经15d左右,即可发现大部分菌袋的接种块处有原基现出,此时,即可转入出耳管理。
4 出耳管理
4.1 出耳前的准备
4.1.1 用品的准备
生产1万袋木耳需准备场地667㎡,3m长的草苫子200片,微喷管200m,纱窗或晾耳筛子10m2,(www.nczfj.com)与床等长等宽的塑料膜210m。代用料袋栽露地摆放出耳,17cm×33cm×0.04~0.05cm的低压聚乙烯折角袋10000~13000个。
4.1.2 出耳场地的选择与整理
选择水源方便、能灌能排的地方。南北向或顺坡作畦床,采取地面平床或地上床的形式较好。畦床长、宽因地制宜,一般宽1.1~1.5m,作业道宽50~60cm,床四周应挖排水沟,避免积水。低洼易涝排水不好的地块应做地上床,床面高10cm。耳床四周沿畦边间隔40cm打木桩,于床上架距床面高45~50cm的棚架、摆放枝条、杂草类遮阳物或遮阳网,气温长时间超过30℃时,相邻4个畦床用8m宽,遮光率80%~85%的遮阳网,进行二次遮阴、降温,防止杂菌污染。棚下以架条拱起宽2m的薄膜,留少量膜边透气,不压实。
4.1.3 铺设雾灌设施
安装时,主管连接水源,与菌袋摆放的横向一致;带微喷孔的支管直接伸入菌袋间,与菌袋摆放的纵向一致。一般每个摆放单元安装1~2条幅宽5cm软质自动喷雾管,催芽期微孔口面朝下,润湿床面,待耳芽出齐、封住割口后,返微孔口面向上,雾化喷水管理。
4.2 集中催耳
催耳主要是保温保湿,利用温室或空房子,将已经打孔的菌袋,袋间距3cm左右,增强光照。温度15~25℃,湿度75%~80%,采用摆袋前打一次2%的石灰水,晚间增加覆盖保持温度和空气湿度。
菌包可直接放在出耳场地进行催耳,每隔2个床垛一垛,便于出耳摆袋时向两边分床。采用垛袋式,菌包内的菌丝体产生热量,利于保温,天冷密集些;天热可直接直立摆放在耳床上,天热则将菌包袋口朝下,直立摆在床面或室内地面上,袋距1~2cm为宜。
4.3 开口时间与困菌
菌包外购运回,如果部分菌包受到挤压而袋料分离,或者受到冷冻,或者运输车上发热超温,也应困菌数天,要看受到的损伤程度,损伤越大困菌时间越长些,当看到袋壁菌丝洁白、有生气,袋料紧贴,当地温平均在15℃时,即可打孔,开口,严重脱壁的菌袋和菊花型品种不能刺孔,否则会造成耳芽被袋壁阻隔出不来而减产。
小孔单片木耳:扎150~180个小口,孔距设定在1.8~2㎝,口线长0.4~0.6㎝,深度0.5~1㎝,刀口间距为1.8㎝,可长出元宝状、小碗状或铜钱状小片木耳,产量比大朵状略低,这是小孔出耳和大口出耳的区别。小口单片木耳的口型,经过比较试验,其最理想的是"/",也可扎钉子眼孔,利于出芽,不憋芽。有的用三棱钉头开Y型口,但长出的木耳是三片状,没有单片状木耳商品性好。
4.4 摆袋
集中摆袋法,先将宽2m的地膜用12.5mm的皮带冲打成8㎝×8cm的孔,铺在畦床上,将将已打孔后菌袋隔畦密排于育耳床内,袋距2~3cm,育耳完成后分床。一般集中育耳每隔1~2床摆一床,这叫母床,育耳后向两侧分床,两侧的叫子床;直接摆袋法开口后的菌袋摆放在事先做好的耳床上,进行催耳。立袋摆放,袋口朝下,间距7cm左右,呈"品"字形摆放。每平方米可摆放35袋左右,每亩摆放1~1.5万袋。
4.5 耳基形成期的管理
待集中育耳7~10d,当黑色原基封口后,最好原基上分化出锯齿状曲线耳芽时,揭开草帘,疏散出耳。菌袋间距15cm左右,行间距25cm,摆袋时仍按"品"字形排列,耳床中间应留25cm宽地面不摆袋,用于摆放微喷带,此时应把喷水口调至往上喷。按上述方法,一边铺塑料膜和放微喷带,一边摆放菌袋,待耳床全部摆完菌袋后,把每床的微喷带接头安装并对接封闭好。由划口到形成珊瑚状的黑线,期间要保持床面湿度80%~90%,温度15~25℃,以18~23℃最佳。隔2~3d,在无风早晚时将塑料膜掀起,抖去积存水珠,并辅以短暂通风,只要温度不超过25℃,无须天天通风。
4.6 耳芽期的管理
继续保持床面、草帘湿润。切忌直接向菌袋喷水。床温低于18℃,加盖薄膜增温;床温超过25℃,加盖一层草帘遮阳降温保湿。待原基长至1~1.5cm时,适当加大通风量,可在清晨和傍晚卷起草帘两端,从床侧加强通风,每次1~2h,间隔2~3d通风1次。草帘厚或连阴天,早晚可揭开草帘通风透光。
4.7 子实体生长期的管理
保持床温15~25℃,湿度90%~100%。逐渐加大喷水和通风量,大湿度、大通风是黑木耳迅速长成的关键。在水分管理上,要遵循"干长菌丝,湿长耳"的规律,采用"干干湿湿"的管理方法,白天畦床内湿度小,傍晚和清晨喷水提湿,便出现干湿交替,利于木耳正常生长。傍晚掀起草帘,喷一次雾水,盖上草帘;次日晨向草帘再喷一次水。晴天、高温天多喷,阴天、低温天少喷;床温超过26℃,应增加向草帘喷水次数以降温。
5 采耳及采后管理
5.1 采耳
当耳片充分展开,边缘起皱变薄变软,色泽转淡,耳根收缩,或部分耳片腹面出现白色粉状物(孢子粉)时,要及时采收。晚采影响产量和质量,遇高温高湿还会导致流耳。
采耳前1~2d停止喷水,揭掉草帘,让阳光直射,使耳片稍干,待次日晨露水干后再采。最好选择在晴天采收,以利晒耳。木耳采收应该采大留小,分次采收,连根采收,或割耳法采收,采后摊于晾晒席(或沙网)上曝晒,2d后可晒干,装入塑料袋中防潮避光贮存出售。注意将拳耳、流耳、烂耳、未开片的木耳单独装袋贮存。
5.2 采后管理
采完一潮后将耳床清理干净,晒干床面、草帘;清除菌袋上耳根,晾晒(避开中午强光)1d,再盖上草帘,停水3~5d以养菌。然后进行灌床、草帘消毒等,按第一潮出耳方法管理。出第二、三潮耳时,因出耳后劲不如头潮耳,耳片生长缓慢,故要减少喷水次数与喷水量。当耳片生长明显停滞时,要掀起草帘,将耳片、床面晒干,盖上草帘,2~5d后再喷水,注意勤喷、喷雾,耳片继续生长。浇水要注意浇就浇透、干就干透,否则影响木耳的正常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