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8-365365体育在线投注  > 政府信息公开  > 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 > 重要文件

龙江县“十二五”防沙治沙工作总结

设置字体大小:【 】 【打印】 【页面调色板  发布时间:2015-06-19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龙江县"十二五"防沙治沙工作总结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,属于科尔沁沙地治理区,"十五"建设以来,我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,通过大力实施"三北"工程建设、草原改良治理和土地治理项目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,使我县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了控制,呈现粮食产量和林业经济"双增"的趋势,全县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果。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,20122014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,连续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。

     一、沙区综合治理情况

     "十一五"期间,全县沙区面积达219.58万亩,占我县幅员面积的25.4%,严重土地沙化面积4.12万亩,潜在沙化土地面积168.09万亩,受沙化危害的耕地面积16.67万亩,草牧场面积30.7万亩。沙区集中在我县西部、南部和东南部54乡2场,近20-30%的土地为沙化土壤,雅鲁河、罕达罕河、绰尔河等3条主要河流形成3上百公里的风沙危害带,出现流动沙丘、半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。据观测,在风沙带上,每年八级以上大风日数8-12天,有时出现沙暴天气,几十万亩农田受到风沙危害。草由于沙化造成退化,载量减少,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,全县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00万元。十二五以来,我县通过大力实施以"三北"防护林工程、草原治理改良和土地治理项目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,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46.2万亩,其中林业工程建设15.2万亩(人工造林8.2万亩,封山育林7万亩);沙化草原治理12万亩;沙化土地治理19万亩。使全县有林面积达到103.5万亩,森林覆被率达到12.01%。

      二、五以来防沙治沙取得的成效

     我在防沙治沙建设中,以富民兴林为宗旨,以建设生态经济林为重点,使我县沙区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。

    (一)生态效益成效显著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全县有林面积已达103.5万亩,在恢复植被、保持水土、抵御自然灾害、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,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生态恶化趋势得到了扭转,呈现出沙化土地和沙化程度"双降",水土流失和侵蚀程度"双减",促进了农业稳产高产。根据森林环境研究院对我县防风固沙林观测,林带背风面,在树高20-25倍有效范围内,平均降低风速36%-40%,每年八级以上大风日数降低在10以内,蒸发量减少10%-30%,有林带的农田比旷野增温1℃-2℃,相对湿度增加5%-8%,土壤含水量增加3%-5%,每公顷有林地泥沙量为50kg,而在无林地则达2200kg。通过采取营造水土保持林、防风固沙林和治理侵蚀沟等生物措施,每年减少跑水1.2亿立方米,减少表土流失0.3厘米,减少跑土量152万吨,减少跑肥22万吨,使粮食增产10-15%,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,促进了农民增收,使我县粮食总产突破70亿斤大关。

    (二)经济效益初步显现按照"增量与提质并举、生态与经济双赢"的原则,我县提出"生态经济工程"发展思路,"十五"期间,共发展生态经济林4.33万亩,其中以龙江梨为代表的寒地果树经济林1.36万亩,樟子松嫁接红松2.02万亩,山杏改造甜仁杏0.35万亩,柠条生态饲料兼用林0.6万亩。据测算,甜仁杏每亩可产杏核350斤,亩效益将达到1400元,是普通山杏的6倍;饲料林柠条,亩收入可达150元;果树经济林,进入盛果期,亩可产鲜果4500斤,黄太平按0.75元/斤计算,梨按1.2元/斤计算,亩效益为3000-5000元;高枝嫁接的红松坚果林5年结果,10年进入盛果期,并且结实量随着树龄生长以10%速度递增,结实期至少150年左右,亩收益最少2000元。

    (三)社会效益明显提升。"十五"以来,全县共完善农田防护林网1600个,庇护农田30万亩;营造防风固沙林5万亩,庇护草原牧场40万亩;营造水源涵养林2.5万亩,治理水打沟307条;绿化公路203公里、村屯1008个,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%初步形成了以乔木树种为主体,以"三林"为基本框架的多林种、多树种并举,网带片、乔灌草相结合,农林牧彼此镶嵌、互为补充、互为一体的区域性平原绿色生态体系,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,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。

      、采取的主要措施

     为了更好地巩固防沙治成果,切实加强综合治理,杜绝"边治疗、边破坏"现象,推进防沙治沙工作良性发展。

     (一) "三结合",强化保护

为切实保护好沙区林草植被,我以恢复天然植被为主,造、封、管"三结合",不断提高沙区林草植被保护水平。一是健全机制。认真贯彻执行《防沙治沙法》、《黑龙江省草原条例》、《黑龙江省防沙治沙条例》,依法保护沙区林草植被。制定林草保护办法、通告、责任制等沙区植被保护制度,禁止滥开垦、滥采挖。同时,对幼林地、灌木林地以及封山育林地实施全面禁牧,有效地保护了现有植被资源。二是加强保护。我积极探索林木管护的新机制、新途径,创立了公司管护、协会管护、有偿委托管护等模式,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。同时加强林木管护队伍建设,目前,我县十四个乡镇和四处国有林场全部建立了专业管护大队,工作人员达到200多人。三是严格执法。我每年春秋两季都集中开展一次综合执法大检查,重点查处滥砍盗伐、毁林开垦、破坏树木、滥开垦草原、私开滥垦等破坏沙区资源的违法行为。

    (二)政策扶持,典型带动。我积极制定各项林业生产和林业人才优惠政策,树立典型,吸引人才,推动防沙治沙工作顺利开展。一是政策扶持。我县下发了《关于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有关优惠政策的通知》,深推进林权制度改革,实施土地使用权拍卖转让给造林承包经营者,30-50年不变,可享受国家造林补助等林业发展政策,以此调动广大农民承包沙地造林的积极性,推进了沙区私有林的发展,加快了沙区治理步伐。全县沙地造林非公有制比例达到90%以上。二是增加投入。我县沙区气候异常干旱,不仅造林立地条件差,而且造林投入大,沙地造林亩成本都在800-1000元左右,为此,我千方百计筹措防沙治沙资金,增加对防沙治沙的投入。"十二五"期间,全县共投入防沙治沙资金3000元,县财政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,每年在年度资金分配计划中都安排百万元防沙治沙资金,并纳入财政预算,为我县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。三是吸纳科技人才。我相继出台了高薪引入科技人员、重奖林业科技人员等优惠政策,鼓励林业科技人员从事科研和推广工作。通过职称评聘、高薪聘用等手段使离开林业岗位的20多名高中级林业基层技术干部重返岗位,为我县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。四是培植科技示范户。坚持"典型示范、辐射带动、全面推进"的思路,通过建立合作组织,培植科技示范户,建设沙产业基地,发挥示范带动、以点带面作用,延伸了科技推广链条,实现了林农政策、信息、技术、劳动力等资源共享,推动沙产业向产业化发展,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益的提高。

    (三)科技兴林,强化质量。我立足现实,积极探索,多策并举,大力推广林业实用技术,不断推动全县林业工作再上新台阶。一方面,围绕抗旱造林,引进落实新技术。我始终把解决抗旱造林作为林业头号工程,不断运用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。做好新技术的普及工作,通过培训,大力推广应用ABT生根粉、保水剂、泥浆造林等抗旱技术,从而使苗木根系保水时间延长3-5天;应用蓄水渗膜袋、扦插式植苗器、地膜覆盖等造林技术,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6%以上;运用土壤改良剂、生物防虫、化学除草等育苗配套新技术用于苗木繁育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另一方面,积极引进林业新成果,拓宽林业发展道路。我林业部门多次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,先后实施了樟子松嫁接红松、樟子松嫁接彰武松、山杏嫁接改造甜仁杏、降解容器袋育苗等多项实用技术,为生态经济林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。2008年从辽宁固沙造林研究所引进的樟子松嫁接彰武松技术已经成功,已建成一处200亩的苗圃地示范林和300亩的采穗圃,每年可提供10万株优质速生苗木用于营建速生防护林;樟子松嫁接红松2万亩,嫁接成活率为85%,山杏改造嫁接甜仁杏3000亩,成活率达80%以上。

    (四)因地制宜,创新模式。我们按照地形地貌的特点,因地制宜,适地适树,探索和推广了四种造林模式,保证了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扎实推进。一是平原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模式。按照400×500米,500×500米的标准设置农田防护林网,控制主害风对土壤的剥蚀,确保农业的丰产增收。二是丘陵区综合治理模式。按照"山水林田草,路村井电畜"的思路,对建设村进行综合治理,实施整村推进,切实建立起符合生产和生活需求的人工生态系统,实现生产、生活与自然和谐发展。三是浅山区按流域规模推进模式。我们克服浅山区石质荒山土层薄、岩石裸露、造林难度大等一系列困难,采取钎凿、镐刨整地办法,对流域内的石质荒山进行连片治理,规模推进,大面积营造防护林,经过几年治理,流域已形成"荒山有树、田中有网、路旁有林、梯田有带"的整体效果。多年来,我根据山系和流域差异,采取千亩林、百亩林的形式,集中退、连片造,实施整山、整流域推进,达到整体治理规模效益。四是沿河沟渠绿色通道建设模式。在沿河、沟、渠两侧的适宜地段营造点、线、片、带相结合的护岸林,进行固土保水,形成绿色通道。

     四、存在的问题

    ()资金严重不足,制约工程建设

     龙江县地处半干旱地区,十年九春旱,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。特别是现在造林立地条件越来越差,造林成本投入越来越高,县乡村三级财力拮据,农民自筹资金困难,严重制约防沙治沙工程建设。

    ()边治理,边破坏现象不同程度存在

     当前,由于一些农民受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,存在随意毁占林地、毁草开荒,特别是在沙漠闯田种植农作物,加剧了沙化程度。

    ()沙产业规模小,水平低

     目前,防沙治沙工作只注重生态建设和治沙任务的完成,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,存在"大林业,小产业"的局面,规模小、水平低、分散化是沙产业的基本特征,沙产业发展相滞后,形式单一,附加值少。

    (扶持政策乏力,不利群防群治

     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中,只有苗木补助资金,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成果后期管理管护、补植补造等费用缺少资金扶持不利于巩固防沙治沙成果

    (五)队伍建设滞后,影响工作开展

      就我县而言,虽然成立了防沙治沙领导组织,但受编制限制,防沙治沙工作人员均由相关部门人员兼任,他们在本单位承担大量业务工作,无法专门从事防沙治沙工作,影响了防沙治沙工作开展。

      五、"十三五"防沙治沙工作发展思路及下步建议

      发展思路:以三北工程建设为重点,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,开展美丽乡村建设,加大退化防护林改造修复力度,提高林分质量,积极发展沙产业和特色经济林。

建设目标:"十三五"期间,计划完成三北工程人工造林2.6万亩,退化林分修复7.8万亩。

      下步建议:

      一是应增加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成本。针对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立地条件差,我县今后造林80%以上需客土造林,亩成本高投资达800-1000元国家今后不能只给苗木补助费,应增加造林成本费、科技支撑费、后期管理费,使防沙治沙工程真正纳入工程管理。

     二是国家应根据不同的沙化区域,不同的立地条件进行相应的投资,在气候干旱、风沙严重、造林立地条件极差的地区,应加大投资比例不能一刀切,均匀式投资。

     三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应有长期、稳定的规划,并按规划逐年实施。避免工程建设任务忽高忽低,使基层建设单位苗木生产与建设任务不相匹配,造成苗木生产严重过剩不足,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苗农的积极性。

     四是国家应把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成果纳入生态公益林资金补偿范畴,以缓冲和解决基层建设单位成果保护费用不足的问题。

     五是国家应在每年工程建设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培训、科技推广和工作经费,提高工程造林科技含量,以保证林业工程顺利实施。

     六是国家应加强防沙治沙机构建设,核定防沙治沙专门编制,防沙治沙办主任可高配半格管理,并有财政经费来源,确保工作成效。

     在今后的防沙治沙工作中,我们要以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,以建设生态文明和大美龙江为出发点,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,为实现"城区园林化,村屯林围化,道路林荫化,农田林网化,庭院花园化"的绿化目标而奋斗。

 

信息来源:38-365365体育在线投注管理员 | 责任编辑:38-365365体育在线投注管理员